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因其高家族性,高HLA-B27阳性率,故认为该病与遗传、感染诸多因素有关,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炎性反应因子增生异常,刺激骨质关节等部位组织细胞发生破坏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骨质关节疼痛僵硬,关节融合,活动受限,病情进展常累及眼部,肾脏及前列腺,心脏以及肺部等其他生理器官,甚至出现变形驼背,发展到晚期,残疾瘫痪卧床。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人群有哪些?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国14亿人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达400万左右,发病率为0.26%;男女比例约为2:1~3:1;发病年龄通常在15~40岁之间,40岁后及8岁前发病少见。该病无明显地域差异,而对男女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率的差异至今尚乏满意的解释。职业、妊娠对本病均无大影响,而性激素的作用亦尚不肯定。

男女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病有什么差异?

发病年龄女性一般比男性患者晚,平均在27岁左右,男性起病急、症状重、进展快,伴有发热、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早期发病后有一段无任何症状的缓解期,或者缓解期较短;女性患者相对症状较轻,缓解期有时达数年,以周围关节受累多见,尤其是膝关节受累发生率高于男性,但髋关节较少累及,耻骨联合受累比男性多见,采用的康复治疗方法和积极接受系统正规的专业治疗,相比男性而言,疗效更好,康复更快,预后更佳。


有些癫痫患者发作时的精神障碍与精神病有相似之处,因此,有人把癫痫看成是精神病。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两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首先,虽然有些癫痫患者患有精神障碍,但为数极少,只有易感素质的癫痫患者才可能诱发精神障碍,这种病称为癫痫性精神障碍;其次,癫痫性精神障碍多呈阵发性,且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多为数秒钟、数分钟),发作前、后或发作时可出现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或失神发作,每次发作时的精神症状相似,脑电图检查可发现痫性放电,经抗癫痫治疗有效;而精神病发作不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时间长,发作时无全身性肌痉挛,发作症状呈多样化,抗癫痫治疗无效。

儿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病有什么特点?

1)发病年龄小于16岁,多在8岁以后; 2)男性占绝大多数; 3)外周关节必定受累,并常为第一症状,受累关节以跟腱、膝、髋和踝为多,呈少关节非对称性或多关节对称性; 4)髋关节受累多出现破坏和残疾; 5)肌腱附着点炎为本病的特征; 6)腰、骶痛常在初发后几个月至几年出现; 7)HLA—B27阳性率可达90%。

强直性脊柱炎对青壮年有什么影响?

强直性脊柱炎常累及青壮年,患者往往都处于身体正常发育、学习和工作的重要阶段,早期如果没得到恰当的治疗,造成发育滞后,学习、工作能力下降,甚至残疾,对于患者会造成较大影响。而且疾病早期在临床上表现的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有的患者病情反复持续进展,1~2年内就可以出现明显的脊柱僵直以及驼背变形等,更有个别髋关节受累严重者会导致长期卧床。

强直与免疫功能有何关系?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全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机能的相对平衡被打破,机体免疫功能出现亢进与低下交替紊乱的现象,是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差的,所以平时需要注意保暖和休息,不要疲乏,保证充足的睡眠。

强直性脊柱炎与饮酒有什么关系?

酒能生湿热,虽然药酒有祛风湿活血通络功效,但是临床观察发现大量服用药酒其弊大于利,所以建议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药酒也尽量少喝。

强直性脊柱炎与天气有什么关系?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学“腰痹”、“骨痹”、“肾痹”、“历节风”、“龟背风”等范畴,其内因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肝肾亏虚,督脉失养,阴阳气血失调,正气不固,其中肝肾亏虚是发病的关键。其外因为风、寒、湿、热诸邪乘虚入侵,直中伏脊之脉,气血凝滞,筋骨不利以致痿弱不用。发病过程中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是会导致阴冷潮湿天气或者受凉受寒后出现疼痛酸胀等症状加重的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会遗传吗?

遗传因素占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90%,也就是说强直性脊柱炎是一个遗传病,但发病还与其他原因有关.在临床中,大约只有40~50%的患者能够发现家族中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这可能跟隐性基因被诱导激活发病所致,也就是说强直性脊柱炎不一定会遗传,考虑要孩子的,那么最好是在治愈后要,否则有可能会激活基因链上的遗传因子造成遗传的。

强直性脊柱炎是如何引起的?

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认为,此病大多认为与遗传、感染、免疫、内分泌等有关,很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发病都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多种发病机制相互作用,以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坏境因素等为主因。常以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为本病的诱发因素,种种因素都可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和影响着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状况。

遗传因素如何引起强直的?

强直性脊柱炎的HLA-B27基因在重组过程中,一小部分的新合成的重链(HC)折叠慢并且在内质网(ER)内滞留时间延长,被内质网相关的降解途径(ERAD)破坏,异常二硫键的形成以及TAP相关蛋白β2m的缺失,分子的错误折叠导致重组障碍,使HLA-B27的异常形式HC-HC同源二聚体也存在于正常细胞的表面,与HLA-B27的经典形式非常相似,容易被表达于NK细胞、髓系单核细胞以及一些T细胞上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R)和白细胞类免疫球蛋白受体(LIR)识别,导致交叉免疫反应,引起慢性炎症。

免疫因素如何引起强直的?

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变的骨、关节及滑膜组织内发现大量炎性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证实,长期免疫调节紊乱会造成关节不可逆性骨性强直,其T细胞应答和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偏移在强直性脊柱炎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感染因素如何引起强直的?

强直性脊柱炎分子和细胞学发病机制关于肠道、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感染因子(外因)的研究发现,感染沙门菌、耶尔森菌、肠道肺炎克雷伯菌(KP)、痢疾菌、和衣原体与HLA-B27在分子水平的模拟,引起抗酵母菌抗体(ASCA)IgG、血清IgA抗体水平、抗克雷伯抗体和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自身反应性T细胞激活,从而产生自身免疫反应。

内分泌因素如何引起强直的?

经临床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还与男性内分泌激素异常有关。(纤维)软骨细胞异常分泌II型胶原和硫酸软骨素,以及外周关节滑膜细胞产生过多的金属蛋白酶-3(MMP-3),均能造成骨质和关节发生破坏性病理改变。

中医上,强直病因有哪些?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学“腰痹”、“骨痹”、“肾痹”、“历节风”、“龟背风”等范畴,其内因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肝肾亏虚,督脉失养,阴阳气血失调,正气不固,其中肝肾亏虚是发病的关键。其外因为风、寒、湿、热诸邪乘虚入侵,直中伏脊之脉,气血凝滞,筋骨不利以致脊柱等关节痿弱不用。

强直女性患者为何生育后发病多见?

一般女性患者在生育的过程中容易增加产褥期感染的风险,即在产前、产时与产褥期,因生殖道的创面受致病菌的感染,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变化,从而导致女性患者在产褥期过后发病或病情加重。

什么是抗原?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的基本特性有两种,一是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也就是免疫原性,二是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反应,也就是抗原性。

什么是抗体?

抗体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什么是自身交叉免疫反应?

因为共同抗原的存在,由一种病原体异物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可与病原体异物自身表面的相应抗原表位结合,而且由该病原体异物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还能与基因表达异常的人体自身细胞表面的相同表位结合;同样,基因表达异常的人体自身细胞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亦可与该病原体异物表面的相同表位结合,但反应程度较弱,这种抗原、抗体反应即称为自身交叉免疫反应。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是什么?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大多是因为在外界异常刺激因子的持续或不间断作用下,相关易感基因过度表达,造成抗体—抗原识别异常,出现排斥自己的自身交叉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机能的相对平衡被打破,机体免疫功能出现亢进与低下交替紊乱的现象。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炎性细胞浸润,炎性因子增生异常,堆积于骨质关节局部,刺激和损伤局部正常组织,导致细胞变性坏死,血管通透性增强,渗出液增多。当炎症进入平静期后,受损局部开始启动组织修复机制,渗出液逐渐被吸收,在细胞浸润处毛细血管周围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滑膜、肌腱、韧带及筋膜等组织细胞呈栅栏状排列,血管增生,形成肉芽组织,并与软骨粘连,向内侵入。由于纤维化修复调节机制失衡,肉芽组织纤维钙化增生过度,进而造成软骨、肌腱、韧带等骨关节附件组织广泛破坏,关节面粗糙不平,关节腔内形成广泛粘连,关节间隙逐渐变窄,病情进展恶化,最终导致关节骨性融合,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

什么是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是在组织损伤过程中,为取代坏死的实质组织,周围幼稚结缔组织增生所形成。其主要是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为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强直性脊柱炎的确诊一般需要做哪些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的确诊一般需要根据个体病情具体情况选择性的做相关血检、影像学检查和相关体格检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 血液检查:HLA-B27、血常规、血沉、抗O、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相关补体和抗体水平检查等; 2) 影像学检查:骶髂、髋、膝、跟腱等关节病变关节部位平片、CT或核磁共振; 3) 体格检查:骶髂关节定位试验、4字试验、骶髂关节压迫试验、枕墙试验、Schober试验、指底距及胸廓活动度等。

为什么很多血液检查需要抽空腹血?

空腹血是指清晨未进餐前,距前一餐约12至14小时所抽取的静脉血。由于餐后12至14小时胃肠的消化与吸收活动已基本完毕,因而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成分比较恒定与稳定。此时测得的各种数值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机体的生化变化,进而有助疾病的诊断。否则,如果在进食后采血,则会因为食物的影响而无法对检验结果进行判断,而有可能导致医生对病情误诊。

什么是HLA-B27?

HLA-B27基因属于Ⅰ型MHC基因,其所表达的HLA-B27抗原基本上存在于机体中所有有核的细胞上,尤其是淋巴细胞的表面有丰富的含量。现已发现HLA-B27抗原的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有高度相关性,超过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其HLA-B27抗原表达为阳性,普通人群中仅5~10%的为阳性,而强直性脊柱炎由于症状与许多疾病相似而难以确诊,因此HLA-B27的检测在病中的诊断中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骶髂关节炎一定是强直性脊柱炎吗?

骶髂关节炎是关节炎中的骨关节炎的一种分支。大多数的骶髂关节炎并不是单独的一个疾病,而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许多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发病初期表现为骶髂关节炎,所以诊断出骶髂关节炎还是不够的,应进一步检查是何种原因引起的。但是骶髂关节炎一般与坐骨神经不相关。

什么是血常规?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和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作为辅助检查手段协助医生诊断疾病病情。其各项指标正常参考范围: 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 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男性4.0~5.5、女性3.5~5.0)(单位:10^12/L) 血红蛋白浓度(HB)(参考值:男性120~160、女性110~150)(单位:g/L) 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 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 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参考值:50~300)(单位:/mm3) 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 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10^9/L) 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 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参考值:11~14.5)(单位:%) 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

什么是血沉?

血沉,又称红细胞沉降率(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将抗凝血静置于垂直竖立的小玻璃管中,由于红细胞的比重较大,受重力作用而自然下沉,正常情况下下沉十分缓慢,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在健康人其数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临床正常参考值为男性0-15mm/h、女性0-20mm/h。正常情况下,女性月经期、妊娠期及60岁以上高龄等人群血沉可增快,而在炎症急性期、组织损伤及坏死期、恶性肿瘤、贫血等病理情况下血沉会明显增快。

什么是抗O?

抗链球菌溶血素“O”,简称抗“O”或ASO,正常参考值:成人0~200 IU/ml,儿童< 250 IU/ml。溶血素“O”是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能溶解红细胞,人体感染了A组溶血性链球菌后,溶血素“O”在体内作为一种抗原物质存在。为了测定这种能中和链球菌溶血素“O”的抗体含量,就称为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什么是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CRP),正常参考值≤10mg/L,其是在感染和组织损伤时血浆浓度快速、急剧升高的主要的炎症急性期蛋白。CRP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什么是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正常参考值为阴性0~20,血清稀释度小于1:10。其是由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体内产生的一种以变性IgG(抗体)为抗原的一种抗体,又称抗抗体,实际也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其可分为I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所有人体内都存在类风湿因子,并且有一定生理作用,并不引起疾病,只有其超过一定量时才可致病,即临床上将类风湿因子阳性作为疾病诊断的参考条件之一。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会有什么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的时候患者主要以腰、骶部位的疼痛为主,并伴有腰背部的僵硬感,这种僵硬感以早晨起来较为明显,白天活动后减轻。另外,该病早期症状也可由膝、踝、足跟、坐骨神经痛开始。临床疗效观察显示,越早治疗康复效果越理想。

强直性脊柱炎中期会有什么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病情发展至中期,患者会出现下背部或腰骶部疼痛。腰脊早晨起来时呈僵硬感,自腰骶部向上蔓延,疼痛加剧,脊柱活动受限,疲劳、乏力、气短、面色淡白、消瘦,拍骨盆正位片表现为骶髂关节部骨缘模糊不清,尤其发生在髂骨一侧,关节间隙狭窄并伴有关节两侧的斑点状硬化骨形成。此期可有轻微驼背和关节畸形,积极系统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效果,变形驼背可纠正。

强直性脊柱炎晚期会有什么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晚期患者出现的主要症状为腰骶部疼痛加重,脊柱疼痛严重,并伴有全身关节疼痛,疼痛呈持续性不间断性,全身无力、消瘦、肌肉萎缩或部分消失、脏器功能下降。驼背严重、脊柱活动功能消失,拍骨盆正位片表现为骶髂关节部骨缘硬化融合,脊柱韧带已经骨化,脊柱间增生搭桥,严重畸形弯曲。这时即使治愈,也会留下后遗症。因此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早期没有得到好的治疗,往往会给患者后半生带来很大不便,病情严重可致残瘫痪。

强直导致耳部的病变有哪些?

强直性脊柱炎如不及时治疗,病情进展,会导致患者最常见出现的并发症状就是中耳炎,且一般患有该病的患者比正常人更易患有中耳炎。另外,据临床观察发现,在发生慢性中耳炎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其关节外病变明显多于无慢性中耳炎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强直导致肺部的病变有哪些?

这是强直性脊柱炎病例中一较少见的并发症,多出现在患病后期,该并发症往往是上肺叶斑点状不规则的纤维化病变,表现为咳痰、气喘、甚至咳血,可能伴有反复发作的肺炎或胸膜炎。X线检查显示双侧肺上叶弥漫性纤维化,可有囊肿形成与实质破坏,类似结核,需加以鉴别。

强直导致眼部的病变有哪些?

经长期临床跟踪调查发现,近十分之一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患病期间会伴有结膜炎、虹膜炎、眼色素层炎或葡萄膜炎等病变的发生,这些病变可能引起并发或自发性眼前房出血。虹膜炎易复发,患病时间越长发生率愈高,但与脊柱炎的严重程度无关,患周围关节病者常见,少数可先于脊柱炎发生。眼部疾病常为自限性,不恰当治疗可致青光眼或失明。

强直会导致肾及前列腺病变吗?

虽说强直性脊柱炎相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言,只有极少的患者发生了肾功能损伤,但临床上有发生IgA、IgD肾病的报告。强直性脊柱炎并发慢性前列腺炎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但目前其意义不明。

强直会导致神经系统病变吗?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患病期间多会由于脊柱强直及骨质疏松,而引起“脊髓压迫症”,如发生椎间盘炎则引起剧烈疼痛,而发生马尾综合征,会导致下肢或臀部神经根性疼痛,骶神经分布区感染丧失,跟腱反射减弱及膀胱和直肠等运动功能障碍。

强直会导致心脏病变吗?

强直性脊柱炎所导致的心脏病变以主动脉瓣病变较为常见。临床有不同程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约1%;约8%发生心脏传导阻滞,可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同时存在或单独发生,严重者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发生阿—斯综合征。当病变累及冠状动脉口时,可发生心绞痛。少数发生主动脉肌瘤、心包炎和心肌炎。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生物制剂有哪些?

目前国内临床使用较为普遍的生物制剂种类有:恩利、修美乐、类克(英夫利西)、依那西普和益赛普等,能够较好的抗炎止痛,可用于疾病急性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但需维持治疗,用药时间延长,容易产生耐药性,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对于体质较差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来说更容易产生感染、肿瘤和过敏现象等副作用。另外,结核及乙肝患者需慎用生物制剂。对于妊娠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先采用益赛普控制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停用至少半年后怀孕,产后再考虑是否继续采用。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规消炎止痛药物有哪些?

常见的消炎止痛药有:吲哚美辛(即消炎痛)、布洛芬、柳氮磺吡啶(维柳芬)、保泰松、尼美舒利、托美丁、美洛昔康、双氯芬酸钠(英太青或扶他林)等,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止痛、抗风湿、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暂时缓解。因其会掩盖真实病情,无法从根本上治疗疾病,而且药物长期服用,有很大的依赖性,严重损害肝肾胃肠功能,还可能加重病情的进展,一般临床上建议不要擅自服用过量消炎止痛药物。

雷公藤等中药对强直有多大帮助?

因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学“腰痹”、“骨痹”、“肾痹”、“历节风”、“龟背风”等范畴,传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配方也主要是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疏经通络、行气止痛为主,但因其能影响生殖系统正常发育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时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

中医理疗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有何作用?

中医理疗一般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牵引、热疗等,主要的作用是行气活血,促进局部的气血循环,使经络循行畅通,达到暂时缓解局部疼痛的疗效。经临床观察发现,长期的不恰当理疗,容易造成炎性物质随着血液循环蔓延侵蚀其他关节部位,反而导致疼痛、僵硬等症状加重的表现。

激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何危害?

生活中我们俗称的激素,其实是糖皮质激素(GCS),其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休克、抗毒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这类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采用一般剂量长期疗法,但因其长期大量应用容易造成停药反应、诱发加重感染、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造成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抑制正常生长反应、导致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副作用,目前很少应用于临床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防止外伤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防治有何意义?

因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长期患病对骨密度有影响,轻微的挫伤即有可能会引起骨折或引起本病,所以平时生活中应注意防止外伤发生。

预防感染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防治有何意义?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本身免疫功能较差,为了防止后期感染加重免疫紊乱病情,增强患病机体抗病体质,应注意避免传染病和流行病入侵,预防感冒和腹泻及生殖卫生,注意饮食结构,烟酒要自控,尽量戒掉,以防疾病后期并发呼吸道感染。

注意保暖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防治有何意义?

强直性脊柱炎内因中肝肾亏虚是发病的关键,而外因为风、寒、湿、热诸邪乘虚入侵,。发病过程中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是会导致阴冷潮湿天气或者受凉受寒后出现疼痛酸胀等症状加重的表现,所以尤其要注意腰背部的保暖,防范风寒潮湿,冬季应选择向阳的房子居住,出汗时切忌当风。

功能锻炼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防治有何意义?

由于青少年学习和工作压力大,久坐,少运动,都使其成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高发人群。根据体力状况,不要劳累,不能负重,合理安排学习工作时间,调整正确的坐姿。适当科学锻炼身体,增加户外活动,深呼吸和有氧运动有助于保持胸廓的弹性,如条件允许可经常游泳,有助于保持脊柱、颈部、肩和髋部的灵活性,还能增加肺活量,能有效的预防强直的发病。

调整心态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防治有何意义?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与人的精神状态有密切的关系,七情内伤也可直接致病,正是因其可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亏损、抵抗力减弱,而易被外邪入侵。所以在生活中应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积极预防和治疗该病。

饮食调理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防治有何意义?

强直性脊柱炎平常需要注意戒烟酒,增加营养,如适量牛羊肉、乌鸡、鲫鱼、牛奶,鸡蛋,青菜及适量的水果等,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应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禁忌食用过多寒凉食物和海鲜,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海鲜类食物要少吃,比如海鱼虾、海参、海带等,这些食物会使风湿骨病关节症状加重。

益赛普、类克能治好强直性脊柱炎吗?

  益赛普、类克都属于生物制剂类药物。生物制剂与小分子微创技术同样具有快速抗炎、止痛效果,但传统抗炎类药物副作用较多,并且疗效不持久,易复发。小分子微创技术更有利于后期患者免疫平衡调节,可达到治愈后不复发的目的,同时综合费用也比生物制剂要低,因此临床上推荐使用小分子微创技术。

什么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好?

  目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封闭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往往治标不治本,而且都存在着副作用大、易复发、风险大等问题。小分子微创技术结合小分子丰富生物活性成分、高溶解吸收、吞噬病变细胞分子、激活体内的活性免疫应答等特性,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腔内病变因子通过微创方式快速分化与消融,并修复受损组织,促进健康滑液再生、调节机体免疫平衡来达到快速止痛、恢复正常活动功能的显著疗效。

小分子微创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怎么样?

  “小分子微创技术”根据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病特点,通过“一改二调三止四防”的系统化治疗模式,全面改善脊柱和躯体运动功能的同时,可整体调节全身机体免疫功能,有效阻止病情继续发展,从源头切断病源,防止病情再次复发。    一改:全面改善脊柱和躯体运动功能。将生物活性肽类小分子介入到病变关节腔内,松解粘连组织,有效改善微循环,清除致病炎症因子,“营养进得去、炎症因子出得来”,水肿和炎症侵蚀症状逐渐减轻,使关节滑膜、肌肉韧带及神经血管等组织充分吸收营养,进行正常新陈代谢,逐步矫正关节变形和驼背畸形,全面改善脊柱和躯体运动功能。    二调:整体调节全身机体免疫功能。应用“小分子微创技术”配合相关免疫调理方案 ,在清除病变关节局部炎症因子的同时,抑制交叉免疫反应,调节全身免疫功能,增强抗病体质,杜绝关节局部炎症的再次产生。    三止:阻止病情继续发展。依据中医相关调补理论,“肝主筋,肾主骨,脾能化生精微”,整体调理过程中需要配合相关补肝肾、强筋骨、调理脾胃、调畅营血类中药,阻止疾病复继续发展,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四防:防止病情再次复发。临床疾病大多“三分治、七分养”,重点在防。应根据地域差异,做好生活饮食调理,坚持适当的运动及功能性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

  • 刘伟 主任

    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曾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骨科进修,第四军医大学微创骨科深造,主攻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医学经验,多次被评为“全国医疗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从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及科研工作多年,对强直性脊柱炎有独特的治疗见解并带领专家组采用小分子微创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骄人成绩。

  • 阮雪峰 主任

    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从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诊疗工作20年。师从多位从同济医科大学出身的教授,在风湿免疫病诊疗方面,学到了多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先后应邀赴澳门、香港、瑞士、丹麦、澳大利亚等地区出席学术研讨会议并作专题报告,引起强烈反响。1989年获北京医科大学科研成果奖,2004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07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二等奖。

  • 杨红杰 主任

    从事风湿骨病疫临床、科研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骨质增生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参与研究引进的“AVM”微创"液体刀"治疗体系、小分子微创治疗体系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一些难治风湿骨病卓见成效,被誉为“‘不死的癌症’的克星”。

  • 田卫国 技术指导师

    长期从事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科临床诊疗工作,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事业执着追求,对患者热诚关怀。在临床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和专业技术专长,尤其是在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其参与研发的小分子微创强直矫正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病方面取得显著疗效。

  • 郭主任 主任

    郭主任在脊柱关节病诊疗与研究方面成就颇丰,同时也荣获过: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小分子微创技术主创人员之一。这些荣誉给予了郭主任在他所研究与诊疗领域积极的肯定。

Copyright ? 2011 www.mmm12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禁止试用本站信息